网站首页  学院简介  党建工作  课程思政  本科教学  研究生工作  科研工作  学生工作  人才招聘  校友工作 
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>>新闻动态>>正文
《光明日报》:威尼斯432888cam打造“一核两翼三联四驱”人才培养新模式
2025-02-25 16:33 作者:贺德强 刘小玲 靳震震  《光明日报》( 2025年02月25日 09版)

https://epaper.gmw.cn/gmrb/html/2025-02/25/nw.D110000gmrb_20250225_5-09.htm

近年来,威尼斯432888cam围绕产教融合,从研究生培养资源、教育教学实践方式、培养制度机制、区域特色与区域适应能力培养等方面着手,探索构建立足地方需求、提升区域经济发展的机械类研究生“一核、两翼、三联、四驱”人才培养体系。

思政领航 筑牢扎根八桂大地之基

学院立足“一核”,坚持以“党建引领”为抓手,积极培养根植八桂大地、服务地方经济的机械类研究生人才。紧密结合区域特色,在课程设计上融入思政元素,引导学生勇担服务广西地方经济发展的使命。在实践教学环节强化思政教育,引入企业特色、文化、战略等思政议题,邀请企业深度参与研究生培养过程,增加研究生与区内企业交流时间,增进学生对企业各方面需求的认知,提升其对企业的认同感、适应力及服务情怀。通过思政引领,激发机械类研究生扎根八桂大地的强烈意愿,为广西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。

近3年,学院人才培养质量成效显著。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,先后涌现出一批有多项创新成果的优秀研究生,其中1人获得全国“挑战杯”竞赛一等奖、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,2次获“互联网+”大赛全国银奖;1人获宝钢优秀学生奖、广西科技进步奖技术发明类二等奖;1人获广西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类二等奖;1人获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奖二等奖。

产教赋能 激活机械类研究生创新引擎

依托广西林业、农业机械等特色产业优势,学院致力提升机械类研究生的“个性化”专业能力。通过产教融合,学院与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,共同打造特色鲜明的校外实践平台和省级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,为“个性化”培养提供丰富资源。搭建“教、学、研、做、创”五位一体的育人平台,推行“企业命题—双导师指导—团队攻关”的校企联合攻关机制,推动企业关键设备、研发平台、重大项目、科研经费等资源向研究生开放共享。学院构建的“两翼”(即“用人单位”“高校科研实验室”)“三联”(即“专业核心课程”“团队科研”“企业实践”)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,实现了机械类研究生创新人才“个性化”和区域特色培养,让研究生在真实产业环境中学习创新,精准对接特色产业需求。

学院基于广西示范性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-智能农业装备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,依托中国-东盟智能制造技术创新学院开展农业机械再制造应用开发、电动装载机和挖掘机研发等创新项目的研发,研究生进入基地参与企业项目300多项,直接服务于汽车、工程机械、内燃机、农业机械和林业机械等广西支柱产业,并成为区域行业企业技术骨干。

机制护航 助推培养模式稳健前行

学院形成了机械类研究生协同育人机制。围绕机械类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,精心制定“四驱”式培养方案,涵盖个性化培养、科技实践能力提升、制度协同保障、多维综合评价等方面,突出“创新链—产业链—人才链”三链融合。为稳固学生知识体系和增强学生工程实验能力,学院完善校企导师交流合作机制,定期举行交流会议,共同推动“四驱”式“德技双强型”人才培养模式改革,优化校企协同育人机制。

学院实施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以来,成效显著。构建了以联合基地为依托的产学研协同育人新模式,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研究生培养与技术创新双轮驱动机制,获多家国内知名媒体宣传报道。成果被众多西南地区机械类研究生培养高校借鉴,在服务地方经济、产教融合培养机械类研究生方面取得良好示范价值。近年来,学院培养机械类硕士研究生856人,其中60人获国家奖学金,7人获校长奖学金,省级和校级优秀毕业生36人。近5年,学院研究生就业率达98%。

未来,威尼斯432888cam将继续坚守初心,深耕八桂大地,不断探索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,推动机械类研究生教育事业蓬勃发展,为广西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。

关闭窗口